近日,一種具有冷藏功能的快遞柜子進駐景田南社區,線上購買的生鮮凍品可以直接放到智能柜里保存,消費者只需掃碼自提即可。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這種“共享冰箱”會進駐深圳超過1000家社區。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冰箱”有助于解決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但能否經受住現實市場的考驗尚不明朗。
近日,一種具有冷藏功能的快遞柜子進駐景田南社區,線上購買的生鮮凍品可以直接放到智能柜里保存,消費者只需掃碼自提即可。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這種“共享冰箱”會進駐深圳超過1000家社區。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冰箱”有助于解決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但能否經受住現實市場的考驗尚不明朗。
“共享冰箱”變社區“流動菜場”
下班回家后,景田南社區的黃女士在網上商城選購了產自惠州的黑豬肉和來自挪威的開片紅石斑魚。如果一切正常,次日一早她購買的生鮮產品就會送達社區的智能冷藏柜,當日下午她回家時再憑驗證碼就能取回貨品。
這是由雄獅菜園和共速達物流聯手創立的“共享冰箱”項目。不同于塞滿冰袋的快遞箱,這些自帶冷藏功能的智能冷藏柜,可以把生鮮冷凍品的溫度穩定地控制在合適的溫度區間。其中,冷藏柜的溫度控制在2至8攝氏度,冷凍柜則維持在零下溫度。這樣的設置,被業界認為有效解決了商品交付時消費者不在家的存管問題。
“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菜市場缺口大,這給了智能冷藏柜足夠的生長空間”,快遞行業資深分析師趙小敏指出,在深圳,農貿批發市場并不發達,而二三線城市常見的“夫妻檔”社區農產品小店在深圳也很少見。隨著一線城市的租金不斷上漲,單一形式的農批市場或者個人經營的社區農產品店很難支撐營運,而個人運營的農批產品一旦出現問題也很難追溯到上游。
相較于生鮮電商的配送,帶有冷藏功能的智能快遞柜,把全鏈條的生鮮配送環節進行了延伸,使得上游的生鮮冷凍產品直接進入社區,“這相當于是一個‘移動菜市場’”。
“共享冰箱”背后是物流行業轉型升級
作為“共享冰箱”的合作伙伴,雄獅農業總經理蔣晟坦言,“生鮮電商火熱,但完成高效、保質保量的配送,完善的物流體系是關鍵,而共速達本身就是深圳老牌物流企業,做冷鏈運輸、物流配送有自己的優勢?!?/p>
《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17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而尼爾森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目前生鮮電商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左右,相對服裝20%-30%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智能冷藏柜的背后,是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身影。在技術上,智能冷藏柜延展了已有的冷鏈運輸體系,相當于在社區建設了“小冷庫”。而作為生鮮配送的最后一環,智能冷藏柜直接進駐到消費者社區,又為背后的線上平臺帶來流量。
“市場需求大,一些小體量的物流企業自然會選擇專攻冷鏈運輸?!敝袊爝f業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告訴南都記者,在中國快遞行業,八成是常溫物流,兩成才是低溫配送。而在西方國家超過七成是低溫配送,蔬菜、鮮肉、乳制品、藥品,這些都可以納入低溫配送范疇。在他看來,物流行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已經做大的企業有兩種轉型模式:一是進行業務擴張、做綜合物流提供商,二是開展多種經營模式,用資本地產等資源跨界金融、健康等行業。
痛點:成本高推廣難
實際上,使用智能冷藏柜完成交付,這樣的場景最先見于2015年順豐牽頭成立的豐巢科技,并于半年前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里快速鋪開,并逐步擴張到深圳。但時至今日,當初投放智能冷藏柜并堅持下來的企業,為數不多。項目停止的兩大主因在于高成本和低周轉率。
一組含有28個標準格的智能冷藏柜,成本近3萬元。按照300戶一組的規格進駐社區,視乎不同片區,所繳納租金也會有不同。以景田南小區為例,目前投放的“共享冰箱”每月場租為5000元左右,一天一組標準智能生鮮柜耗電5至6度,設備維修率穩定在千分之一。除了原本智能生鮮柜的造價要比常溫標準柜高1萬元左右,更重要的成本支出在于場租,也就是業內所言的“點位費”。實際上,目前進駐物業的場租多為一年約,這意味著物業每年會根據市場狀況對租金有不同調整。
而“共速達共享冰箱”運營部負責人透露,和常溫快遞件可長期存放不同,生鮮凍品為保質保量,每天晚上24點前,柜內所有產品都會一并清空銷毀,這也意味著隱性的維護成本會增加。
共速達和雄獅農業并不介意把“共享冰箱”項目的現狀稱為“跑馬圈地”。但進入規?;瘮U張階段,對資金投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即便是目前最常見的常溫快件箱,比智能冷藏柜早起步5年,目前的盈利狀況也不明朗。有數據指出,目前智能快件箱行業累計投放過百億元,但虧損近25億元。這不免讓深圳業界對智能冷藏柜的未來感到擔憂。
而另一個難處則是周轉率低。產品每日銷售周轉率越高,意味著消費頻次越高,也意味著流量可以更多變現。在北京曾操作過類似項目的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常一個社區的生鮮自提柜有近30個標準格,在北京目前一般能做到一天兩次取貨。相當于一天可投放近60份,這就需要高客單價和高毛利,來抵消場租等各類成本。本地精品或進口生鮮產品會更加優先擺在線上商城。不過,提高客單價和利潤率就會限制一部分消費者的使用,這對于運營商而言是個兩難的抉擇。
早在2014年初,“青年菜君”還是明星初創企業,而當時的創始人任牧還未與人創辦共享充電寶企業來電科技。當年,作為以售賣半成品凈菜為主的O2O企業,“青年菜君”初期曾在北京地鐵口設立自提柜,試圖迎合“北漂”們的繁忙生活,讓他們能在上下班途中取到新鮮凈菜。對于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來說,不計社區,光是地鐵站點就有數百個,類似的布局需要投入大筆資金,自提柜的周轉率又非常低,在沒有其他外部資源引入的背景下,自然很難維持下去。不過3年,“青年菜君”就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遺憾離場?!吧鐓^O2O紅火,生鮮訂單越來越多,但是不能被概念遮著眼,留好‘過冬錢’,沖刺階段也要注意腳下”,任牧對過往的失敗經驗這樣總結。
舊的布局者難以維系運營,新的玩家又在加速入場。據記者對智能冷藏柜項目不完全統計,濮陽菜幫子網、淇縣香巴拉、邯鄲百蔬園已停止運營;奧天農場智能菜籃子工程,電話無人接聽,官網失效;武漢家事易,自提柜項目停止運營,改作批發業務;淮南菜籃子、南通菜菜網、鄭州云廚房點吃吃等繼續運營,但是這些項目的官網流量、APP下載量以及微信閱讀量還不樂觀。
成本、流量、場租,每個因素都在制約著智能冷藏柜的推廣。而對于順豐之類有資本、實力的上市企業而言,他們在布局智能生鮮柜的同時又不得不考慮投資回報率,投入大但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將難以和投資者交代。
“未來更強調協同作戰。大家都拿出優勢資源進行強強互補?!笨爝f行業資深分析師趙小敏表示。而在家樂福公共事務經理謝海璇看來,在流量沒起來時,把生鮮送到家樓下還是送到家門口,耗費的人力成本是一樣的,但是家門口用冰袋和樓下的“小冰箱”,這兩者的經濟成本差很多。